阵地前移,把法律服务站建在“跑单路上”
针对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群体工作流动性强、维权需求迫切的特点,吴兴区司法局打破传统法律服务阵地局限,将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延伸至商圈、园区、社区,通过与区总工会等部门联动,在新业态驿站中植入法治服务功能,新享驿站便是其中的标杆。
走进新享驿站,大厅的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格外醒目。劳动者只需刷身份证,就能一键查询劳动争议处理流程、工伤赔偿标准等法律知识,还可在线预约法律援助、申请人民调解,实现“指尖上的法律服务”。针对部分劳动者不熟悉操作的情况,驿站还配备了专职法律辅助人员,提供“手把手”指导。此外,吴兴区司法局还联合区总工会、爱山街道办事处在驿站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每周安排律师驻点坐班,现场受理欠薪追偿、工伤认定、劳动合同纠纷等案件。截至目前,新享驿站已调解劳动争议8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超10万元。
精准供给,定制化服务破解“急难愁盼”
为让法律服务更贴合新业态劳动者需求,吴兴区司法局联合区总工会、人社等部门,通过问卷调查、微信群征集、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梳理出“欠薪维权、工伤认定、交通事故处理”等10大类高频法律需求,定制“菜单式”服务清单。同时,为提高新业态劳动群体法律意识,吴兴区司法局联合区总工会和爱山街道办事处在衣裳街新享驿站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并邀请专业律师进行法律问题解答。畅通新业态劳动者法律援助维权渠道,确保“应援尽援”,今年共提供了相关咨询105件,办理相关援助案件7件。
除了常态化普法,吴兴区司法局还注重解决“关键小事”。考虑到外卖骑手常因电动车停放、订单超时等问题与商家、客户产生纠纷,还专门编制了法律服务指引手册。
长效赋能,从“被动维权”到“主动守法”
公共法律服务不仅要“解困”,更要“赋能”。吴兴区司法局在驿站推行“法治积分”制度:劳动者参与法律讲座、答题打卡、志愿服务等活动可积累积分,兑换体检套餐、技能培训名额等福利。目前已有近300名骑手加入积分计划,形成“学法有动力、守法有甜头”的良性循环。同时,选拔了20余名表现突出的骑手担任“法治宣传员”,让他们在跑单间隙向同行普及法律知识,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普法感染力。